浙江海盐是中国核电发展的起航地。30年前,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在这里并网发电。30年后,由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供热的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近4000户居民。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
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报告——《可可托海(矿床第)3号矿脉地质报告》诞生于1957年,可可托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被列为国家一级机密区域,以代号“111”在几十年中与世隔绝。这份同样尘封了多年的地质报告,见证了新疆有色前辈们鲜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11月29日,“帕兰道夫斯基”号货轮在经历了90天、13000余海里的远洋航行后,抵达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葫芦岛港并顺利通关。随着476吨的核电设备从货轮卸下,即将运往徐大堡核电站的施工现场,意味着中俄合作在建的徐大堡、田湾两个核电项目,目前均已进入建筑安装施工高峰期。
11月29日,“帕兰道夫斯基”号货轮驶入辽宁葫芦岛港,随着沈阳海关所属葫芦岛海关两名关员对其运载的从俄罗斯进口核电设备完成现场监管,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徐大堡核电首批俄供大件设备顺利通关,即将运往几十公里外的徐大堡核电站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双方以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主线,推动全面战略协作和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新的丰硕成果。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重要方向。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能源贸易逆势增长,顺利推进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新方式。双方能源合作的显著成绩诠释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广阔发展潜力。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9月中旬,能源保供“攻坚战”打响后,国家电投党组高度重视,9月14日至10月1日上午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安排落实今冬明春及国庆期间能源保供工作。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国资委郝鹏书记到国家电投专题调研,大大提升了国家电投干部职工的保供精气神。
近日,由英柯艾尔承接的海南核电空压机组停机检修临时保障供气压缩机租赁项目圆满收工。该项目象征着英柯艾尔无油空压机租赁业务正式进军核电领域,也是国内压缩机租赁行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为核电国产化画上浓重一笔。
1978年4、5月间,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的王全国随谷牧副总理出访西欧后,萌生了“在广东建设核电站”的想法,以此解决广东缺电问题。
交易额突破10亿元大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前传来好消息,7月16日鸣锣交易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11月1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达2344万吨,累计成交超过10亿元。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世界上有两大工程被公认为人类最复杂的工程,一个是航天,另一个是核电。
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0亿千瓦,同比增长9.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0.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8亿千瓦,同比增长23.7%。
11月15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产,使海阳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品牌亦同步发布。
11月15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产,今年冬天新老城区全面采用核能供热,使海阳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品牌亦同步发布。
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在京通过视频方式举办山东海阳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产暨“暖核”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兵出席仪式并讲话。
每年利用业余时间统计全国燃煤火电、水电、核电及燃机在役机组数据,往年情况如下:
中国核电新闻,核电,核电站,核电新闻,中国核电,核电资讯,核电建设相关新闻